俄羅斯上空出現幽浮 前領導人也有第三類接觸
-
俄羅斯上空出現的不明物體。(圖/擷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台北報導
自12月起,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Republic of Kalmykia)的居民不斷通報發現有不明飛行物出現,而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前領導人還親口表示「曾與外星人接觸過」。
俄《獨立報》12月28日報導,12月起平均每10天就有數百位民眾表示發現不明飛行物,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22日。
在首都埃利斯塔市很多地區都發現了不明飛行物,其中一個是發光的三角形飛行物體,另外一個是帶有兩個明亮的圓環物體,內環順時鐘旋轉,外環逆時鐘旋轉,持續出現在天空中4個小時。
報導表示,當地居民對此事件態度都非常認真,就連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前領導人伊柳米日諾夫都表示,他對這些現象並不訝異,因為他早就目擊過不明飛行
物體。伊柳米日諾夫表示,「不明飛行物現在到處都是,莫斯科也有」。他同時指出,不相信這些現象的人都是出自於人類的自私與自大。
伊柳米日諾夫曾接受電視臺採訪,當時他詳細描述他的「第三類接觸」。他稱,1997年9月18日晚,他在莫斯科的住處感覺有人在陽臺叫他,他看到
一個半透明的管子並走進去,在管子內部有很多穿「宇航服的外星人」,伊柳米日諾夫受到良好接待並參觀了「飛船」,外星人則表示,他們還沒做好與其他人類接
觸的準備。
這段採訪播出之後,有政治人物要求總統與伊柳米日諾夫詳談,因為伊柳米日諾夫可能不僅僅是參觀飛船那麼簡單,實際上可能洩露了政治機密。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囉! 黑洞總是在太high狀態嗎?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Abell
644,一個距離地球大約11億光年的星系群的中心,另有一個孤立的「星場」SDSS的J1021+1312,距離我們大約9億光年,兩個星系的正中央,
個別都有一個正在成長中的超大質量黑洞,一種會吸進大量氣體的黑洞,天文學家又稱它們為「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AGN)。
想知道過去數十億年以來,最大型的黑洞究竟有多活躍嗎?NASA的錢卓X射線天文台可以回答。錢卓天文台所觀測的天體對象,可以幫助科學家更了解
大質量恆星爆炸的細節,並得知哪些爆炸留下了黑洞或中子星,以及在我們的銀河系裡,黑洞的數量有多少等。從這一類發現,可以知道黑洞的成長故事,並預知在
銀河系中心的巨大黑洞,未來可能發生怎樣的行為或變化。
↑↑↑左圖為Abell 644星系,右圖為J1021+1312孤立的「星場」。
包括我們的銀河系在內的大多數星系,核心可能都含有超大質量黑洞。「超大」是多大呢?它的質量可能是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倍於太陽。天文學家們發現
到,這些黑洞的活動狀況呈現著多樣性:休眠、昏睡到超級好動,各種都有。原因?迄今尚未能完全了解。其中,最活潑好動的超大質量黑洞,會產生所謂的「活躍
星系核」,或一般簡稱為AGN,也就是active galactic
nuclei,它會吸進大量氣體,氣體被吸進去之後就被加熱,並在X射線波段發射出明亮的光。
從事大型的黑洞究竟有多活躍研究的科學家說,「我們研究許多質量與我們銀河系近似的星系,結果發現,大約只有百分之一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正處在它
們最活躍的階段,回答在這些黑洞當中,佔多少比例是隨時都處於活躍狀態中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能幫助我們了解,黑洞在星系裡如何生長,環境對它們的成
長又有著怎樣的影響。」
錢卓X射線天文台目前和史隆數位巡天計畫合作,有一個稱為「錢卓多波段巡天普查」的計畫,普查範圍約佔天空中大約30平方度,該計劃能分析的星系數量,可達到1萬個,其中約有1,600個,在X射線波段發出了明亮的光,這代表其中可能有「活躍星系核」的激烈活動正在進行。
這個研究的對象雖然距離遠及在地球63億光年以外的一些星系,不過,只有距離在1.6億光年以內的星系,才有辦法和銀河系進行有意義的比較,研究主要是針對孤立的或星場中的星系進行,並不針對密度較高的星系群或星系團。
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針對鄰近宇宙區域,直接測定星系場「含有活躍型超大質量黑洞」的分數(分子相對於分母的比例)是多少,科學家想知道,這些巨型黑洞的爆發有多頻繁,因為爆發代表它們經歷重大迸發式增長,這個資料和黑洞的生長息息相關。
由於巨型黑洞的質量和其宿主星系中心的質量,彼此間具有密切相關性,一般認為,這可能意味著超大質量黑洞的成長和其宿主星系之間,兩者有可能也是
密切相關。因此,在鄰近地球的宇宙區域,確定活躍星系核相對星系的分數是多少,對於建立巨型黑洞和其宿主星系兩者之間所謂「平行生長」的模型,至關重要。
本次這項研究的諸項成果之一是,證實了擁有活躍星系核的星系的百分比,和星系的質量大小是有關的;質量最大的星系最有可能成為活躍星系核的宿主星系,而質量只有銀河系十分之一的星系,它含有活躍星系核的機率,就小了大約10倍。
研究的另一個結果是,活動星系核的比例分數,似乎是跟隨著宇宙大霹靂發生後的時間腳步而變化著,越到後來,這個比例分數的數字就遞減,這個結果確認了先前其他學者的研究發現。意味著,黑洞的能量供應,或者是能量供應的機制,都有可能是隨時間進行而變化的。
這項研究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可以了解到星系的環境,究竟對於黑洞的生長有沒有什麼影響呢?從結果看來,在獨立星場的活躍星系核,它的比例分
數,似乎和位於星系群密集區幾乎沒有什麼差別。意思也就是說,活躍型黑洞的問題就是,它們真的是「稀有動物」、它們的數量真的就是很少、倒不是人們所說
的,它們天性孤僻、有反社會傾向、偏好離群索居之類的。這個結論可能對有些人來說,是一大驚訝,不過對於環境如何影響黑洞的長成,卻是一條新的重要線索。
另外,活動星系核的比例分數,隨著宇宙時間進行,在星系群和在個別星場中,其演化生成的速度或許也不相同,這也是可能的。如果活躍星系核「分子」
相對於星系群「分母」的分數起始值,在一開始時是高於獨立星場的,後來這個分數數字的降幅也就會更大一些,有些研究結果的確出現這樣的暗示;所以,無論是
在星系群中,或是在個別星場中,從某一點來看的時候,兩者的數字差異並不大。這,或許可以成為我們在鄰近宇宙區域中實際所觀察到的現象的一個解釋。
銀河系裡有一個稱為人馬座A的大質量黑洞。儘管天文學家多年來使用錢卓和其他望遠鏡來觀測它的活動,它的活動量一直很低。如果銀河系遵循著「錢卓
多波段巡天普查計畫」所建議的趨勢,在過去某一段時間當中,人馬座A黑洞在X射線波段應該比現在更亮10億倍,不過,只為時大約太陽剩餘壽命的1%左右,
並不太長。換句話說,在遙遠的過去,黑洞進行著劇烈活動的情形與現今相比,應該普遍得多。(文/取自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中研院天文網)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在我心 美國女子胸部X光片出現耶穌圖像!
-
根據席格萊爾女士胸部X光片描繪出來的耶穌基督圖像。(圖/翻攝自網路)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牧師爆王老頭有陰影 王妻曾說:「我不想死!」
-
牧師袁台清上節目爆料,王妻曾說過「我不想死!」。(翻拍自電視)〔WEnews公民記者拼奇/提供〕
WEnews公民記者拼奇/報導
八旬老翁王敬熙自稱要讓久病的太太「安樂死」,才以鐵鎚將螺絲起子釘入病妻頭部。不過現在案情似乎沒有如此單純,和王家有交情的新店浸信會牧師袁
台清上《新聞夜總會》爆料,王妻曾說:「我不想死!」袁台清更爆王老頭可能是有陰影才會犯案,因為他的母親也因罹患帕氏金森症而辭世。
原本是人人稱羨的銀髮夫妻,卻因為不忍病妻長期飽受帕症所苦,王老頭選擇用「安樂死」的方式,讓妻子減輕病痛回歸上帝懷抱。不過令外界傻眼的事,
為何王老頭要用如此近似處決式的手法來結束王妻的生命呢?名嘴唐湘龍說想到這樣的安樂死,頭皮還會發毛。雖然知道王老頭不捨病妻受苦,但他的行為的確得受
到譴責。唐湘龍說,王嫌根本是把犯罪自我合理化,不斷催眠周遭的人安樂死是好事,但卻選擇這種對付敵人方式的「安樂死」極盡慘忍。
袁台清也透漏,王老頭一直有安樂死的想法,對於自己的理念十分執著,他甚至無法和王老頭對話。袁台清爆料王妻早知道自己水深火熱,生命安全恐受到
威脅,她說:「我跟這種有安樂死想法的人在一起,是不定時的炸彈。」王妻並不同意安樂死,她表示:「我們又不是上帝」怎麼能夠這麼慘忍處理掉別人呢?
袁台清更爆料,或許王老頭是因為內心有陰影,才會想親自病妻早點「解脫」。袁台清表示,王老頭曾告訴過他,自己15歲的時候,媽媽也是因為帕症辭
世,或許是害怕病妻步上媽媽的後塵,王老頭才會選擇殺害妻子。但袁台清並不認同王老頭的做法,他認為王老頭只是一味想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殺妻),但王妻都
已經喊「我好痛了」,王老頭卻不顧一切痛下毒手。
唐湘龍也質疑王老頭的說法,他認為截至目前為止,都沒有王妻的說法,幾乎都是由王老頭代為發言,就算有王妻的說法也是來自於牧師。唐湘龍納悶王家
並非窮困家庭,孩子也沒棄養二老,怎會發生如此人生悲劇?袁台清也說,其實王家的兩個孩子都很孝順,雖然兩人都定居國外,但之前大兒子過年還特地回台陪二
老一個半月,小兒子知道媽媽病了也趕緊匯錢表心意。[來和公民記者交流:http://wenews.nownews.com/news/28
/news_28347.htm]
宅神朱學恆認為,帕症其實比癌症還要恐怖!他說患者可能會逐漸失去記憶,對過去和他接觸過的人事物,全都忘得一乾二淨。病患可能沒有太明顯的感覺,但對於至親或身旁的人都是痛。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FO來了?新疆上空飛碟雲奇景
-
這類狀似飛碟的雲朵,是不是外星人用來隱藏飛行器呢?(圖/取自中新社)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上奇觀 巨大風暴雲宛如《天搖地動》畫面!
-
右下角的一葉孤帆,在巨大風暴雲的壓迫下,格外顯得孤獨、脆弱和渺小。(圖/翻攝自網路)
記者朱錦華/綜合報導
汪洋中的一條船,畫面其實是頗讓人覺得毛毛的。如果是汪洋風暴裡的一條船,那就更可怕了。
一年一度的雪梨-荷巴特帆賽,目前在正值夏季的南半球澳洲舉行。但是宛如電影《天搖地動》(The Perfect Storm)裡一般的海上風暴威脅,已經對這項比賽帶來嚴重衝擊與混亂。
據了解,巨大風暴所帶來疾風勁浪,讓自上周(26日)開賽迄今,86支參賽隊伍裡已有16隊退出比賽,至少一艘帆船沈沒。
圖中所見,是右下角一葉孤帆在巨大的風暴雲的壓迫下,格外顯得孤獨、脆弱和渺小。未來比賽可以預見會出現更嚴苛的考驗。
雪梨-荷巴特帆船賽從雪梨港出發,一路經過塔斯曼海(Tasman Sea)到達塔斯馬尼亞島的(Tasmania Island)的荷巴特港(Hobart),全長628哩。這項活動從1945年至今已持續63年,是澳洲夏季運動競賽的焦點之一。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蜘蛛 肯亞發現罕見多毛蒼蠅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經過長達62年的漫長搜尋,科學家最後在非洲肯亞的偏遠洞穴內發現「多毛蒼蠅」。這種蒼蠅的翅膀並沒有充分發育,因此不具備飛行能力。它們是世界上最罕見的動物之一。
據環球網報導,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這種黃毛蒼蠅是在1933年,1948年再次發現它們的蹤影。自此之後,科學家至少經過6次遠征考察,才在錫卡和
加里薩之間再度發現這種罕見昆蟲。這種黃毛蒼蠅學名「Mormotomyia hirsuta」,身長不到半英寸(約合1.27厘米),是在一塊65英尺
(約合20米)高的岩石裂縫中發現的。科學家表示,由於腿上多毛,它們的長相更像蜘蛛而不是蒼蠅。
這種蒼蠅會在蝙蝠糞上產卵,只生活在烏卡茲山潮濕的岩石裂縫中,與蝙蝠同居。它們的翅膀只是一個無用的擺設,好似微型腹帶,此外,它們的眼睛也很
小。科學家表示,這種蒼蠅的外觀讓他們困惑不已,不知道應將其列為雙翅目家族的哪一個種群,或者說,他們不知道這算不算「真正的蒼蠅」。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之最!印度94歲老翁得子
-
94歲的拉加夫(Ramajit Raghav)高齡得子。(圖/擷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印度哈雅納省一位94歲的老先生11月喜獲麟兒,可能成為世界上年紀最大爸爸,他沒有任何土地,靠打工和政府救濟金度日。
拉加夫(Ramajit Raghav)為印度卡爾克柯達(Kharkhoda)這個小鎮的農地僱傭工,這次高齡得子,打破3年前另外一名印度老翁「做人成功」的紀錄,2007年印度農民焦基(Nanu Ram Jogi)的妻子替他生下第22胎,當時他90出頭歲。
拉加夫50多歲的妻子夏琨塔拉(Shakuntala)11月在鎮上的公立醫院自然分娩產下男嬰,母子均安。這對夫妻原有一名兒子,如今老來得子,拉加夫認為這是上天的恩賜。
拉加夫的老家在北方省(Uttar Pradesh),他離鄉40年,沒有任何田產,只有兩條牛。過去22年他在卡爾克柯達鎮打工,靠日薪和政府養老金與妻子相依為命。
年輕時曾是摔角選手的拉加夫表示,長壽威猛的秘訣就是每天喝3公斤的牛奶,杏仁和印度酥油各半公斤。
94歲的男人是否有真的那麼威猛?「印度時報」引述一名醫療人員的話報導,不能排除可能性,但機率渺茫。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神秘的貓科動物 撒哈拉獵豹曝光
記者鮑蓉蓉/編譯
瀕臨絕種的「撒哈拉獵豹」(Saharan cheetah)因神出鬼沒且難以捉摸,被認為是最神祕的貓科動物之一;科學家對牠們的了解甚少,只知道牠們適應力甚高,即使沒有飲水來源也可存活在極端高溫的天氣。
撒哈拉保育基金會(Saharan Conservation
Fund)在經過一年的努力之後,終於捕捉到撒哈拉獵豹的身影;保育學者利用夜間相機,終於在非洲尼日的特米沙漠(Termit)中照下獵豹瘦骨嶙峋的影
像,而當地的總獵豹數量不到10隻,這也是這張照片珍貴的原因。
因為氣候惡劣的關係,薩哈啦獵豹鮮少在白天出沒,而牠們生性害羞,保育學家難以接近,而當地人煙稀少,旅客也不加以駐足;也因此保育學家已在當地研究10年左右,但只看過薩哈啦獵豹3次。
薩哈啦獵豹與另外一種較為普遍的獵豹顏色不同,身上斑點也迥異,但因為資料不足導致科學家無法研究牠們之間的不同,不過這張照片的出現讓當地保育學者興奮不已,同時也讓神祕的撒哈拉獵豹難得露臉。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末日 TOP10 英剖析恐怖「2012」可能性(下)
-
英國《每日電訊報》整理出最「TOP」的10種世界末日說法,並解讀其可能發生的機率。(圖/擷取自telegraph.co.uk)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末日 TOP10 英剖析恐怖「2012」可能性(中)
-
英國《每日電訊報》整理出最「TOP」的10種世界末日說法,並解讀其可能發生的機率。(圖/擷取自telegraph.co.uk)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末日 TOP10 英剖析恐怖「2012」可能性(上)
-
英國《每日電訊報》整理出最「TOP」的10種世界末日說法,並解讀其可能發生的機率。(圖/擷取自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空探索/金星有顆「準」月亮 可維持500年左右
-
2002 VE68是顆小行星,讓金星有一顆「準」月亮。(圖/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中研院天文網)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天文學家最近挺忙的,他們忙著要幫「金星的月亮的自轉期是多少?」定下一個數字,還有它的表面成分是哪一種,也要算一算。有人或許正想要問,「從哪時候開始,金星有月亮了?」當然有啦!類似的啦!它的名字是個編號:2002 VE68。
羅威爾天文台(Lowell Observatory)的「近地天體搜尋計劃」在2002年11月11日發現了它。2002
VE68是顆小行星,它的軌道穿越了地球,NASA的小行星中心也將其列入「具有潛在危險」的名單中。理所當然的,它成為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
(JPL)裡的科學家們非常有興趣研究的一個課題。
2002
VE68本來是一個普通的近地天體,有潛在的撞擊地球威脅性。距今大約7000年前,它因為一次和地球近距離的接觸,結果被踢出了原來的軌道,另以一個新
軌道運行。現在它有著一個繞行太陽的軌道,距離太陽的最近點,約在水星軌道以內,距離太陽的最遠點,略超過地球軌道以外,與金星的共振軌道為1:1。
軌道共振的意思是什麼?當兩個有著規律繞行軌道的天體之間,如果軌道週期存在著正相關比例,彼此發揮經常、定期的重力影響,這正相關的比例簡化為
兩個小數字後,就成為軌道共振的數值,例如,冥王星和海王星的軌道共振是2:3,這意思是,冥王星每繞太陽兩次,海王星就繞三趟左右。
在金星和2002 VE68的例子中,1:1軌道共振的意思是,它們繞太陽一次所花的時間是相同的。因此,按照定義,2002
VE68就可以被認為是顆金星的準衛星啦!在JPL實驗室「小天體」的專屬頁面裡,透過軌道追蹤動畫小程式(Orbital Viewer
applet),您可以看到2002
VE68在這個從地球到水星之間的大範圍裏,一路躲躲閃閃的,它和金星兩者既繞行太陽又彼此繞行,彷彿共跳著一支曼妙舞蹈。
共振通常會導致不穩定的相互作用,在共振時星體交換動能,轉移軌道,直到軌道共振不再存在。譬如以2002 VE68為例,科學家們預估它繼續是一顆「準」字輩的,「金星的月亮」,這件事情大約只能再維持個500年左右。
言歸正傳,希克斯和他的團隊在2010年11月時,花了3個晚上的時間,透過JPL設立在加州Wrightwood的Table
Mountain天文台的0.6米望遠鏡,抓住2002
VE68一次最靠近的機會,對影像做了一次光度測量。從所獲得的顏色數據,希克斯團隊決定,2002
VE68是一個屬於「X群」的小行星,這個群組下的小行星,光譜都非常接近,表面成分的可能性有多種,按照托連分類法還可再分為E,M或P型,可惜希克斯
團隊的設備不足,無法再回答更多有關子分類的問題,究竟它是什麼成分,不得而知。
此外,按照絕對星等來看,2002
VE68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大小約200公尺,希克斯團隊也確定了它的旋轉速度為13.5小時。藉由光變曲線的波動振幅還可以得知,2002
VE68實際上可能是一個相接雙星,也就是兩塊相連的小行星物質團塊,運行的軌道環繞著同一個質心。
想看更多的小行星現形嗎?NASA的這個網站是個好去處:Near Earth Object Program website。(文/引用自臺北天文館之網路天文館網站、中研院天文網)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美洲烏尤尼鹽沼 世界上最大的鏡子
-
位於玻利維亞的烏尤尼鹽沼(salar de Uyuni)。(圖/美聯社)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延坪島砲擊影片驚現UFO?老伯搏命幫三星打廣告?
-
延坪島遭砲擊影片有天機?這個不明飛行物是美麗的誤會?還是真的UFO?(圖/翻攝Youtube)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南韓23日展開大規模地面和空中聯合實彈演習,預計投入105種武器和800名兵力,此次演習當然跟先前北韓砲轟延坪島有著絕對關係。台灣飛碟協會官方網站今(23)日出現一篇文章,指出砲擊過程中延坪島上空出現金字塔形UFO。
不過網友卻覺得「幽浮味」不夠,有網友抱怨說,「沒看到阿在哪也不圈一下。」網友chaung認為,這個不明飛行物根本是北韓的砲彈,被拍進去卻被誤認是UFO;他反而注意到一名手機阿伯,明明在躲砲彈,還一邊在打手機,不知道是不是賣命幫三星打廣告。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早賣身契特展 一窺早年社會風貌
記者黃玿琮/中縣報導
早年契約文書是研究臺灣史重要的史料,也是先民日常生活的紀錄,更是反映民間社會經濟的重要文獻。臺中縣立文化中心舉辦古早賣身契特展,展出鍾金水收藏的賣身契百餘件,前後時間將近200年之久。
古早賣身契特展自24日至明年1月16日止,在臺中縣立文化中心3樓文物陳列室展出。這些古文件是由臺中縣梧棲鎮頂寮里里長鐘金水先生所收藏的,他收藏臺灣歷史文獻已有20多年,也常熱心將蒐集的歷史文獻借給中央研究院、臺灣省文獻會等學術單位參考使用。
由於此類文書中均有中人見證簽字,大部分情況都是以保護雙方履行契約的規定,因此,儘管其為民間私人的協議,卻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無可取代的功能。
鐘金水收藏古早賣身契特展,主要包括收養、人身買(典)賣、婚約、認祖歸宗、異性結拜、過繼、離婚、夫死招婿、夫死改嫁、出妻別嫁(賣某做大舅)婚書等契約,共有百餘件。此批史料的時間從18至20世紀止,前後將近200年之久,足以觀察時段的社會、經濟、變遷與發展史。
其中,尤以日治時期的相關文書居多,是了解日治時期臺灣社會風貌,經濟生活極珍貴的史料。歡迎有興趣民眾把握展出時間前往參觀。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馴鹿吃「神奇磨菇」禦寒 游牧民族喝鹿尿自HIGH?
-
科學家海恩斯發現,身在極地的馴鹿們會故意吃「神奇磨菇」來自HIGH。(圖/擷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聖誕節腳步近了;如今有科學家發現,傳說中幫聖誕老人拉禮物車的馴鹿可能在今年會飛得更高了,原因就在於為了抵抗極地的酷寒氣溫,馴鹿都會吃一種「神奇磨菇」(magic mushrooms)來禦寒,另外還有自HIGH的功效。
根據英國《太陽報》報導,科學家安德魯海恩斯(Andrew Haynes)發現,身在極地的馴鹿們,因為那邊的冬天時間長又極冷無比,不僅會故意吃「神奇磨菇」來「暖身」,更有自HIGH的功效;對此,海恩斯就表示,馴鹿們相當「時髦」,懂得在單調沉悶的冬天找樂子。
此外,海恩斯還提出一個有趣的說法,那就是當人類吃下這種特別的磨菇時,會有好像在飛、很HIGH的迷幻感覺,所以才會有馴鹿會飛的說法產生;但
也有另一種說法表示,北極附近的游牧民族不敢直接食用這樣的「神奇磨菇」,但他們都會想辦法喝一點馴鹿的尿來讓自己也HIGH一下。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一座外星山腳下藏有「世界末日避難地」?!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自從電影《2012》上映後,民眾開始議論紛紛直指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來臨之時;如今根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法國一座小村莊就被謠傳是末日之後唯一能夠倖存的地點,此一說法讓原本數量只有189人口的平靜村落,頓時成了觀光景點。
-
自從電影《2012》上映後,民眾直指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如今盛傳法國「比加拉什」就是最完美避難地。(圖/擷取自smh.com.au)
據了解,這個位於法國西南部最高比利牛斯山山腳下的平靜小村莊「比加拉什」(Bugarach),從近幾個月開始突然有絡繹不絕的遊客湧入;而當
地官員經調查後才發現,原來外界盛傳就在他們的山頭上有外星人守候,所以當世界末日來臨時,外星人可能會帶走幾名幸運的人類,讓人類免於滅亡。
↓平靜的小村莊「比加拉什」因外界盛傳山頭上有外星人守候而有絡繹不絕的遊客湧入尋找「末日避難地」。(圖/網路組圖)
對此,「比加拉什」的市長迪洛德(Jean-Pierre Delord)就表示,多數前來的遊客都深信古瑪雅曆法(Mayan
calendar)中以2012年12月21日為世界末日的說法,更認為比利牛斯山下的「比加拉什」就是最完美的避難地,「但這麼多遊客已經造成我們的困
擾,目前正向地方政府表達希望在2012年12月時能派軍隊長駐本村。」
報導指出,會有「比加拉什」是最完美避難地的說法應源自於1977年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所導的電影《第三類接觸》(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但其實電影中外星人登陸的山頭是在美國懷俄明州的「魔鬼峰」(Devil's
Tower)所拍攝的,但深受電影影響的人們總認為就是比利牛斯山,在當時還造成一波追「星」風潮。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光海蝸牛會射「聚光燈」 讓天敵反被吃掉
-
特殊海蝸牛會釋放藍綠光,照亮掠食者,以吸引更高層動物前來獵食天敵。(圖/截自BBC)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學名為「Hinea brasiliana」的海蝸牛擁有永久性微量螢光物質,能夠釋放藍綠色光線,照亮整個外殼,更能藉此達到嚇阻掠食者的作用,以防禦自身。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聖地牙哥史奎普斯海洋研究院(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博士德赫伊(Dimitri
Deheyn)表示,雖然這類海蝸牛釋放的是微弱的光,「但它那奇特的外殼能夠『強化光線』,使光線源變得更大」。
他進一步說明,這種蝸牛遇到螃蟹等掠食者時,會縮進不透明的殼內,但仍持續發光,就像聚光燈一般照亮掠食者,讓這些天敵更顯而易見,似乎是在召告
食物鏈中更高層的動物,「快來吃這攻擊我的傢伙!它就在這!」而這就是生物學上所稱的「自動防盜警鈴假設」(the burglar alarm
hypothesis)。
針對此「發光動物」進行一系列觀察後,研究團隊也發現,若對海蝸牛的殼照射紅色或藍色光線時,它並不會發光,只有在藍綠色的光線下,外殼才會發光,並擴散光源。目前團隊也正尋求其發光的原理,並期盼能將此特殊效果應用於其他領域中。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地球生命30億年前戲劇化爆增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一項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指出,地球生命在大約30億年前戲劇性地暴增,在規模上更為龐大,在結構上更為複雜。原因可能是原始生物從那時候起,能以較有效的方式從陽光獲取能量。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建構出「基因化石」數學模型,輸入現存的1000組關鍵基因,以計算地球生命早期如何進化,最後得到這個結論。
研究指出,整體生命基因組在33億年至28億年前暴增,而現今物種有高達27%在當時就已經形成,而生命暴增的原因,或許要歸功於「現代電子傳遞」(modern electron transport)的生化過程。
「現代電子傳遞」是非常重要的生命功能,包括細胞膜內的電子移動,對於部份微生物和植物尤為重要,讓它們能夠透過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汲取能量並呼吸氧氣。
科學家把「現代電子傳遞」稱作「太古時代擴張」,而5億年之後,又出現所謂的「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即地球大氣層含氧量突然增加,導致厭氧類原始生命滅絕。
科學家表示,「大氧化事件」或許是地球物種最大的更迭時期,不需氧氣的原始生物或微生物逐漸絕種凋零,取而代之的是體型更大,腦袋更聰明的需氧生物,成為地球上的主流生命,引發地球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轉變。
~寶兒~P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